同为世界三大古酒,葡萄酒和啤酒的干型化早已大获成功,干红、干啤高举健康大旗席卷中国和世界;有着3000年历史的中国黄酒,干型化道路却异常艰难。
究其原因,葡萄酒和啤酒属于舶来品,干红干啤虽然有涩苦味道,国人却能接受;而中国人黄酒喝了3000年,习惯了黄酒中的甜味,口味难改,要求干黄既干又甜,这可难倒了中国黄酒界。
2011年10月28日,以创新能力突出而享誉业界的黄酒酿造企业—湖南胜景山河生物股份有限公司—在历史文化名城苏州—召开胜景干黄上市新闻发布会,宣布多年来阻扰中国黄酒干型化进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已被攻克,中国黄酒将迎来干型化时代。
干型黄酒按照酒中含糖量来区分,现阶段,国家标准要求“干黄”的总糖含量小于15g/L。
从2009年开始,胜景山河、古越龙山等5家黄酒企业开始研发干型黄酒,由于干黄中的含糖量比传统黄酒大大降低,由此带来了口感涩苦的问题,长期未能突破。
黄酒在中国已经流传数千年,传统黄酒如江浙人酷爱的“加饭酒”系列,口感带有甜味,因此黄酒的干型化要被市场接受,首先必须解决口感问题。
中国黄酒学会名誉会长毛照显告诉记者,干红和干啤都是外来酒种,虽然口味欠佳,但其健康性成功征服了中国消费者。加上其进入国内市场就有涩苦的口感,用一句广告语来说,‘就是这个味’,反而慢慢被国内消费者接受了。但黄酒的干型化研究难度大很多,既要在技术上降低总糖含量,又要从口感上适应国内消费者长期饮用带来的口感偏好。
江南大学教授徐岩告诉记者,酒类中的总糖包括葡萄糖、多糖和低聚糖三类,葡萄糖和多糖能被人体直接或者分解后吸收,容易导致热量过剩,而低聚糖不被人体吸收,但却能带来甜味,所以从理论上说,在满足干型黄酒总糖含量标准的前提下,降低葡萄糖和多糖比例,提升低聚糖比例,黄酒干型化的口感难题就能迎刃而解。
通过多年潜心研究,胜景山河发明了一种独特的生物酿造黄酒工艺,并获得国家专利,从而实现从技术上通过控制葡萄糖、多糖和低聚糖三者比例,使胜景干黄的总糖含量既符合“干型”标准,而口感又能接近传统黄酒。
胜景干黄制造商—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告诉记者,胜景山河独特的生物酿造黄酒技术,还能使胜景干黄中的多肽含量,比常规产品提升5倍以上。因为多肽是能被人体快速吸收的营养物质,胜景干黄兼具快速充体能、改善睡眠的产品特征,是对传统黄酒的重大贡献。
由于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名扬天下,传统观念认为黄酒和大闸蟹是绝配,加上苏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,苏州业已成为国内黄酒消费最大的市场之一,年黄酒消费量超过10亿元,胜景山河将苏州作为旗下首个干黄品牌—胜景干黄的首发上市地区,看中的就是苏州及其周边市场的巨大潜力。
延伸阅读:为何酒越“干”越好
在葡萄酒领域,“干红”一枝独秀,甜型葡萄酒几乎被挤出市场。
最新的权威报告称:我国去年啤酒消费总量达4500万千升,远超美国和日本。而啤酒与生俱来就是干型酒。
为什么干型酒能够风靡全球?
位于江苏无锡的江南大学,因培养出茅台酒董事长季克良等一大批酿酒名家,被成为中国酿酒界的“黄埔军校”,副校长徐岩教授告诉记者,酒类行业用含糖量的高低来界定干型与甜型,通俗的讲,酒类中含糖量越低就越“干”。
江南大学教授毛健进一步分析,干红的国际标准是每升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4克。含糖量低,原本使得干红和啤酒的口感并不好,但少吃糖更健康的宣传,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宁愿牺牲口感。
科学研究表明,过多的摄入糖份,是肥胖的罪魁祸首。生命诚可贵,健康价更高,若为健康故,口感皆可抛。
于是,人们对健康的追求,转化为对“干型”的追逐,从而使干型化成为酒类行业的发展趋势。以日本朝日啤酒为首的世界啤酒巨头,争相推出“超干”啤酒。
胜景干黄——中国黄酒干型化先驱
发布时间:2015-09-03